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深圳特区报·读与思周刊·从棉花糖看人生

书名:《棉花糖测试》(The Marshmallow Test) 作者:瓦尔特•米舍尔(Walter Mischel) 出版社:Bantam Press 出版时间:2014年9月

书名:《棉花糖测试》(The Marshmallow Test)
作者:瓦尔特•米舍尔(Walter Mischel)
出版社:Bantam Press
出版时间:2014年9月

中国有一句老话“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但是看小孩子的举止,真的能预测未来?从心理学家瓦尔特•米舍尔(Walter Mischel)著名“棉花糖测试”来看,似乎还真有点道理。

“棉花糖测试”是米舍尔在1960至1970年代在斯坦福大学内的幼儿园做的实验,每次实验时,屋子里只有一名学龄前儿童和一名实验者,孩子坐在小桌子前,桌子上只有一个盘子和一个摇铃,盘子里有一块棉花糖。实验者对孩子说自己要到隔壁屋子“干活”,如果孩子想吃这块棉花糖,就摇铃,实验者马上会回来,孩子就可以把棉花糖吃掉;但是如果孩子能忍住不吃,一直等到实验者“自己回来”,那么孩子可以吃两块棉花糖。当然实验者其实是在隔壁通过单向玻璃观察这个孩子独自面对棉花糖的诱惑时,如何在“立刻满足”和“延迟回报”之间选择。

米舍尔和他的学生们发现孩子们采取了各种各样的办法拒绝诱惑,有些成功地等到了大人回来,有的则忍不住摇了铃,实验结果显示,学龄前儿童就已经在抗拒诱惑的自我控制能力上有一定差异。但这还不是“棉花糖测试”的关键,这个实验的重要意义来自米舍尔对部分参加实验的孩子(共有超过五百人)的长期观察,从学校一直跟踪观察到成年,发现这些人当年在“棉花糖测试”中表现出来的自我控制能力与今后在学习工作上取得成就之间,在统计上有显著的相关性。同时,根据这些人的自我评测和学校老师的观察,自我控制能力强的在面对压力时更能保持冷静专注。米舍尔在他最近出版的新书《棉花糖测试》(The Marshmallow Test)中,对这个实验在心理学和教育学上的意义作了详细的阐述。

自我控制能力还能弥补其它性格方面的不足,米舍尔等人在纽约贫困地区做类似实验时,同时记录了参加测试孩子的拒绝敏感性,即是否对周围人接受自己很敏感,拒绝敏感性高的孩子不容易合群,还可能造成行为带侵略性。长期的跟踪观察发现,比较强的自我控制力可以弥补拒绝敏感性高的不足,在学业工作上取得较好成就。

这样说来,是不是每个人的自我控制能力就是天生带来、贯穿始终的呢?米舍尔并不这么认为,他相信个体之间确实生来就在自我控制能力上有一定差异,但这是一种需要主动发挥的能力,也就是说小孩子首先必须想吃第二块棉花糖才会想办法控制自己不去摇铃。他指出历史上有许多在某些方面自制能力很强的人却会在其它一些事情上放纵自己,比如克林顿总统和高尔夫球手伍兹的婚外情丑闻,这是因为他们在这方面不愿意控制自己,或是自大到认为不可能被发现。

更重要的是,米舍尔把“立刻满足”和“延迟回报”的斗争称为大脑的“热”与“冷”两种认知过程的交锋,而每个人都可以训练自己如何让“冷”的认知战胜“热”的冲动,其中一些办法就是从观察那些参加“棉花糖测试”的孩子的行为后总结出来的。比如可以通过预设场景和对策的办法,一旦出现某种诱惑,马上执行另一套动作转移注意力,形成习惯之后可以达到不需要主动控制的境地,这里的诱惑还包括某种可能引发过度反应的外部刺激、本身的不良习惯等等。

作者强调,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与未来成就之间的关联,是一个统计学的结果,并不是说你的孩子如果通不过“棉花糖测试”就前途黯淡,但是家长是可以在这方面帮助孩子的,通过训练让他们提高自我控制的能力,学校也可以提供类似的训练。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确实有一定的心理学基础,但重要的是孩子的未来是可以改变的,而家长和老师都可以协助培养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

话题:



0

推荐

吕品

吕品

283篇文章 6天前更新

独立撰稿人、《经济观察网》特约记者。曾任《卫报》(Guardian)编辑。自认十多年的科研训练让我受益匪浅。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