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深圳特区报·读与思周刊·人类为什么要哭泣

 

书名:《人类为什么要哭泣》 (Why Humans Like to Cry)
作者: 迈克尔•特林布尔 (Michael Trimble)
出版社:牛津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精装本2012年11月

 

我得承认,我看电影的时候会哭。在漆黑的电影院里,看着大银幕上展现的世界,被情节触动、被音乐感染,有时候眼泪就禁不住会流下来。不过我并不以此而羞愧,对我来说这是看电影能得到的享受之一。

许多高级哺乳动物,从猩猩到大象,都会流眼泪,这是保证眼睛湿润和清洁的一种手段。科学家们还观察到,这些动物在忍受生理上的痛苦时,也会像人类一样哭泣。但是,人类是世界上唯一一种会由于情绪的原因而哭泣的动物。这种情绪,可能是对发生在自己身上或周围的事情产生的悲伤或是喜悦的情绪,也可能是因为受到文艺作品的感染:听一段音乐或戏曲、看一段电影或演出、欣赏一幅图片或雕塑,都有可能让人热泪盈眶。那么,人类为什么能因感动而哭泣呢?

《人类为什么要哭泣》(Why Humans Like to Cry)这本书就在试图在回答这个问题,作者迈克尔•特林布尔(Michael Trimble)是伦敦大学学院神经研究所的荣休教授、行为神经学专家。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但又极难回答的问题,因为迄今为止,在这方面的研究并不深入。一个原因这是一个典型的多学科研究课题,涉及医学、生理学、心理学、美学等多个领域,另一个原因是目前还没有什么很好地量化“情绪”,并将之与生理反应联系起来的工具。

为了研究因生理反应与因情绪波动而产生的眼泪的不同,曾有过各种奇怪的研究,比如1970年代的一项研究采用洋葱或“催泪电影”来刺激志愿者的眼泪并进行化学分析,发现这两种眼泪的化学成份有所不同,另外一项研究是让志愿者记录一个月内哭泣的次数,发现女性因情绪原因哭泣的频率确实比男性高,这些结论的可靠程度尚待证实。当然这方面研究真正的突破,是在神经科学的发展、对大脑结构与功能的了解、以及大脑动态成像技术等有了飞速进步之后才产生的。根据最新的研究成果,人类因情绪而产生的哭泣,很可能与大脑额叶、边缘系统、腹面纹状体和杏仁核等部位有关,而这些部分也同时控制着大脑的记忆、想象、奖励、喜悦、焦虑、恐惧等等。

作者认为人类因情绪而哭泣的能力,是在进化过程中,与人类的自我意识同时形成的。受到抽象事物,比如音乐、表演、绘画雕塑所展现的“美”或是想象中的故事情节的刺激而哭泣,表明人类具有了记忆与想象的能力,并能与其他人分享情绪。比如人类会因观看悲剧而感到悲哀流泪,其实是一种理解他人痛苦的情绪表现,是加强人与人之间感情纽带的一种方法;同时对个体而言,因悲哀而流泪会降低杏仁核的活跃度,减少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人类对悲剧的反应是作者十分感兴趣的话题,本书的副题就是“悲剧、进化与大脑”(Tragedy, Evolution and the Brain)。

特林布尔是一位行为神经学家,因此在大脑结构与神经科学进展方面谈得十分详细,遗憾的是作者似乎对艺术美学方面的造诣还不够深入,因此在这方面浅尝辄止,让人觉得艺术美感与情绪波动之间的关联还不是很清晰及让人信服,当然这可能也反映了这方面研究的难度和薄弱之处。

被艺术作品感动而哭泣流泪,是人类进化的产物,对个体有加强正面情绪回报、降低负面情绪的作用,对群体则有感同身受、加强感情纽带的作用。所以下一次如果你因感动而想哭,那就让自己哭出来吧,这对你有好处。

话题:



0

推荐

吕品

吕品

293篇文章 2小时前更新

独立撰稿人、《经济观察网》特约记者。曾任《卫报》(Guardian)编辑。自认十多年的科研训练让我受益匪浅。

文章